2025年伊始,百亿私募行业呈现出剧烈的洗牌景象,一些老牌机构逐渐退出,而新兴势力则迅速崛起。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月13日,百亿私募数量已从1月4日的88家减少至81家。共有11家私募跌出百亿规模,其中包括保银投资、宽远资产、半夏投资等知名机构;同时,也有4家新晋百亿私募,例如图灵基金、磐泽资产等。
老牌私募的衰落引发了市场关注,其中保银投资的案例尤为典型。成立于1999年的保银投资,曾长期专注于美元资产管理,2015年后进军人民币私募市场,并于2017年跻身百亿私募行列。然而,2022年和2023年,其旗下多只产品业绩不佳,最终导致规模缩水。此外,保银投资还曾因将基金投资管理职责委托他人行使而被监管部门警示。
宽远资产的情况与保银投资类似,2022年和2023年业绩表现欠佳,核心基金经理梁力也于2024年12月离开公司另立门户。
半夏投资作为一家知名的宏观对冲策略私募,也受到了市场波动的冲击。2022年以来,其多只产品出现两位数的亏损,虽然其掌舵人李蓓对市场趋势的解读和观点一直备受关注,但其投资策略在近年市场环境下并未取得理想的收益。
与老牌私募的困境形成对比的是,一些新兴私募发展迅速。例如,磐松资产仅用两年时间就将管理规模扩张至百亿级别,这与其2024年较为出色的业绩密切相关。然而,2024年其创始人张潇在美国被指控窃取商业机密,尽管磐松资产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该事件对其声誉和规模都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此外,远信投资、展弘投资等私募也因业绩下滑而跌出百亿规模。不过,远信投资旗下部分产品在2025年表现出色。
新晋百亿私募磐泽资产则凭借其在美股和A股市场的出色表现迅速崛起。其在2024年取得了近60%的收益率,主要得益于其对AI、能源等领域的精准把握以及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
总而言之,百亿私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业绩表现成为决定机构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市场波动和监管压力,私募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