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家居与装饰材料行业如同连体婴儿般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拥,新房交付的喜悦直接转化为家居消费的增长动力。如今,这层亲密关系正悄然松动。这并非末日,而是行业迎来变革的号角。面对消费需求的日新月异、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浪潮,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加持,家居消费需求正在被重新点燃。行业规模化、品牌化、场景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一场关于“住”的革命正在酝酿。
过去那种“买了房就得买家具”的简单逻辑,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面前已经行不通了。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已经榨干了购房者的钱包,装修预算自然捉襟见肘。更何况,现在年轻人对家居的个性化需求极高,千篇一律的“开发商精装”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品味。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优化调整和促消费政策的实施,以及家具行业产品创新、定制化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6771.5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利润总额372.4亿元,同比减少0.1%。
数据喜忧参半,营收微增,利润却略有下滑,这或许正是转型期的阵痛。要我说,与其抱怨房地产市场的“不给力”,不如反思自身是否足够努力,是否真正抓住了消费者的心。就像有些企业,明明知道现在流行极简风、侘寂风,还在生产那些笨重老气的家具,被市场淘汰也是理所当然。
住有所居,更要住有优居。但在衣食住行相关领域中,“住”无疑是一个尚未被充分整合的产业。家装领域“大行业,多品类,小企业”的竞争格局依然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绊脚石。想象一下,消费者要跑遍多少家店才能选购齐所有建材?要对接多少个不同的施工团队才能完成装修?这种低效的模式,早就应该被颠覆了。值得庆幸的是,定制家居、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凭借产品升级正在逆势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折射出消费端“重品质、重体验”的新趋势。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消费场景。3月份,部分重点监测企业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我认为,政策的扶持只是外部动力,真正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创新。那些能够提供高品质、个性化、智能化家居解决方案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如果再能搭上520優惠的顺风车,那就更完美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价格战已经不是万能法宝了。企业必须拿出真材实料,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过去,只要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足够了;现在,人们不仅要住得舒适,还要住得健康、环保、智能。这种需求的转变,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家居行业的未来。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年轻一代已经成为家居市场的主力军,35岁以下消费者占据六成。他们与上一代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95%的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了解家居产品信息,这直接推动了行业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发展。想当年,我装修房子的时候,只能跑遍建材市场,一家一家地比较价格和质量。现在可不一样了,打开手机,各种家居App、电商平台应有尽有,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体验,他们会去实体店感受产品的质感、设计,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像宜家那种体验式购物模式,就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装修过房子的人都知道,装修是个费时费力的活儿。从清包、半包、全包到整装,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但说实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装修都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要自己跑建材市场、找设计师、盯施工队,简直是身心俱疲。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站式家装服务。艾瑞咨询报告称,与全程亲力亲为相比,寻求一站式家装公司的服务已成为消费者的普遍选择,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一站式选择比例高达70.4%。这意味着,消费者越来越懒…哦不,是越来越注重效率了。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繁琐的装修细节上,不如交给专业人士来打理,自己则可以享受更优质的生活。
室内装修污染一直是热门话题,板材是否环保、甲醛是否超标,是消费者追问最多的问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劣质的装修材料真的会释放有害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我有个朋友,就因为装修污染得了哮吼,差点住进了医院。所以,现在大家对环保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国家相关标准将室内用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按照限量值分为3个等级,即E1级(≤0.124mg/m³)、E0级(≤0.050mg/m³)和ENF级(≤0.025mg/m³),为消费者提供有益参考。但是,说实话,这些标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太专业了。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企业能够主动公开产品的环保信息,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
作为上榜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的兔宝宝,其在行业“散、小、乱”发展初期,就通过严选优质原材料、革新生产工艺、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在环保领域持续突破——从E1级到E0级,再到ENF级直至ENF+级,不断刷新行业环保高度,为行业发展树立质量与环保双重标杆。在兔宝宝的产业引领带动下,浙江省德清县洛舍镇这个曾经的“无木之乡”,已经变成辐射全国的木业聚集地。
不得不说,兔宝宝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确实值得称赞。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环保健康的今天,这种投入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当然,除了兔宝宝之外,还有很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环保之路。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家居市场一定会更加健康、环保。
家居行业如同经历一场暴风雨,弱小的企业在风雨中飘摇,而强大的企业则试图抓住机遇,乘风破浪。2025年,环保健康与智能需求如同两股强劲的飓风,驱动着市场变革,行业整合与创新转型同步推进。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时代。
智能家居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想象一下,只需动动嘴,就能控制家里的灯光、窗帘、空调,甚至可以远程监控家里的安全状况,这简直是懒人的福音!中研普华报告显示,2025年家居用品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其中家具类占比38%(1.82万亿元)、家电类32%(1.54万亿元)、软装及装饰类30%(1.44万亿元)。智能家居设备零售额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28%,语音控制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等细分领域增速超40%。
海尔智家“三翼鸟”平台连接设备超2亿台,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全屋灯光、空调、窗帘;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进入50万家庭,场景联动响应速度小于0.5秒。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智能家居市场已经进入了爆发期。各大巨头纷纷入局,试图抢占市场份额,但最终谁能胜出,还真不好说。个人认为,除了技术实力之外,用户体验、生态构建、以及价格策略,都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智能家居是科技的进步,那么环保材料的应用就是良心的回归。过去,为了追求利润,一些企业不惜使用劣质材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材料的环保性能,这也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替代品。环保材料应用比例从2018年的12%跃升至2025年的39%,水性涂料、可降解包装成为标配。这意味着,一场材料革命正在悄然发生。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有些企业打着环保的旗号,实际上却在使用劣质材料。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有信誉、有保障的品牌。
作为中国贴面板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兔宝宝今年迎来上市20周年。财报显示,兔宝宝2024年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在全国已有6000多家各体系专卖店,是行业内渠道客户数量最多、市场覆盖最广、经销商资源最优的企业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兔宝宝销售市场渠道也从传统的门店零售向多元化渠道方向发展,目前已与2万多家定制家具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兔宝宝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产品质量,更在于其对渠道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在互联网时代,单一的销售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布局,才能触达更多的消费者,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渠道的多元化也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和运营难度。如何平衡线上线下渠道,如何提升渠道效率,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建议,建材家居企业对未来仍要抱有信心,抓住当前“两新”的政策机遇加快步伐,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安全、康养、智能的建材家居产品,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行业协会的呼吁,代表了整个行业的声音。在变革的时代,只有紧跟政策导向,抓住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两新”政策,无疑为家居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原证券指出,家居板块前期受制于地产与消费的双重影响,估值一直处在历史低位,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行情开始底部上涨,估值开启修复,但目前仍处于历史中部偏低位置。随着消费复苏,地产利好政策频发以及家居出口改善,预计中国家居零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预计到2026年,中国家居行业零售规模有望达到4.89万亿元。(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
资本市场的观点,无疑给家居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家居板块能否迎来估值修复,还取决于多种因素。消费复苏的力度、地产政策的效果、以及家居出口的状况,都将对家居板块的走势产生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理性分析,谨慎决策,不要盲目跟风。
至于仁寶股價,在这个大环境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