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习近平强调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
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要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定了重点。 这不仅是对当前发展阶段的战略部署,更是对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布局。 总书记对“两条链”的持续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注始终如一,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
早期探索:有机衔接
早在2013年3月,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就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聚集产业发展需求和集成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两条链条的有机衔接。 这为初期阶段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化推进:精准对接与协同
2018年5月,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以生动的比喻强调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创新的“篱笆墙”,疏通成果转化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加速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最新理念:无缝对接
2024年9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而本次两会期间提出的“无缝对接”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体现了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要求的持续深化。 高度重视的背后: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洞察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高度重视,源于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判断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
问题提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界的全国政协委员赵宇亮指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卡点,这一问题直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现实困境。
总书记的回应:肯定趋势,强调激励
总书记对此回应道,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而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已大大提高,特别是企业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和方向是对的,要加快步伐,进一步抓好激励和促进政策。
现实意义:把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至关重要。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从而更好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挑战与机遇:融合中的问题与潜力
“经过这些年努力,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产业创新百舸争流,两者融合势头良好,但某些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仍然存在。”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深刻指出了成绩与问题并存的现状。 这意味着,在看到融合积极趋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并积极寻求突破。 工作部署: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从三个维度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
抓科技创新:坚持产业导向和系统观念
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这既要求坚持产业化导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也强调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放眼长远,教育、科技、人才要一体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进入2025年,从国产大飞机、大型船舶家族再添新丁,到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火爆出圈,创新成果密集涌现,创新链的好技术转化为产业链的新应用,既提振了信心,也让人们看到了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抓产业创新:固本开新,稳中求进
产业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支撑。 抓产业创新,既要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也要焕新升级传统动能。 这次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深刻阐明了产业创新的立足点和战略方向。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只有牢牢守住这个根基,才能为产业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传统产业是家底、是优势,在改造升级中迸发新活力,才能更好稳住基本盘;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事关经济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做好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抓两链融合:破除障碍,激发活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近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如在湖南指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在福建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赴辽宁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当前在实践中,两“链”融合还存在堵点、卡点,比如,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这涉及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的优化问题,有赖于以改革创新的办法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具体举措:平台、机制、主体、效能
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从平台搭建、机制健全、主体强化和效能提升四个关键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搭建平台,健全机制
总书记指出,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这强调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旨在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总书记要求,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这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两“链”融合中的优势和作用,最大程度激发发展活力与潜能。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通过疏通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上的体制机制关卡,让要素更顺畅流动,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这直指当前两链融合中的痛点,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障碍。 结语: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背后,是对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这不仅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深刻把握规律
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以及整体发展规律。 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让创新更好地赋能产业,产业更好地激发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更多向“新”求“质”的发展动能,将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这预示着,通过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我们将能够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